查看原文
其他

盖娅多棱镜 | 对“卷”和“鸡娃”说“不服”,看看她们如何做?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自然之友 Author fongaia

写在前面

在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拾年之际,我们重磅推出了「盖娅多棱镜」系列直播活动,旨在向大家展示“自然教育”的多种面貌。

4月30日晚上,是「盖娅多棱镜」的第二期直播。冬小麦副校长和来自京沪杭三地的三位嘉宾,一起深入交流探讨了“家庭自组织”模式下自然教育的开展与实践、及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直播互动中,线上观众们对此话题非常感兴趣,也纷纷反馈很受启发,因此特别整理以下文字稿与大家分享。













NAME主持人介绍
冬小麦盖娅自然学校 副校长

大家好,我是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的冬小麦,本期多棱镜邀请到几位妈妈,他们都是盖娅的自然体验师。


家庭自组织,顾名思义就是家庭自己有意愿非常主动的自主的互助的形式,彼此之间组织在一起,然后走到大自然当中去玩耍,去了解,并且愿意去热爱。然而,符合自然教育的大目标不仅仅是在自然里玩耍,去了解自然更多的样貌,更重要的是能够为自然做点什么。


家庭自组织成为了一个新风尚,不仅如此,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中曾经提到过,80年代左右的美国,人们也想走到自然里去,但是太长时间里人们在审视自己野外能力的时候,面对变幻莫测的自然感到点胆战心惊,然后出现以家庭为单位的团体组织在一起彼此壮胆,走进户外。在中国,近两年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多,根据全国自然教育论坛最近一期针对四个地区20多个家庭的调研结果显示,通过家庭自组织的形式去开展自然教育活动,有非常大的需求,为此本期特别邀请到正在做这件事情的妈妈们来和我们一起聊一聊她们是如何去做的。
















NAME本期嘉宾介绍木槿

我们的队伍来自杭州,目前有16个左右家庭,孩子们给这支队伍取了个名字叫“山山得久”小队。我们这支小队属于泥巴公益,在杭州共有十几支这样的小队,大约有150多个家庭。每个月会固定出行。我们这支小队,每周末都会组织户外活动。

“山山得久”小队合影

<图片提供:木槿>

杜鹃花

我来自上海,我在社区组建了一个以儿童为中心的自然成长小组,目前有12个家庭。我们这个小组在每个周六的下午会组织长达4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成人和孩子们在社区附近的公园里做自然探索的活动。

自然成长小组二周年庆秋收活动

<图片提供:杜鹃花>

三宝王白菜

我们的自然之友·盖娅亲子二团,2015年开始筹备,2016年正式成团,现在有甲虫,彩蝶和羚羊三个团,共有大概50多个家庭。

亲子二团活动合影

<图片提供:泥巴>


冬小麦问:

越来越多的家庭愿意以“家庭自组织”的形式开展自然教育,是什么促使你们来做这件事情呢?

 木槿 

我的孩子2021年进入小学,那个时候经常有人会跟我说幼儿园里玩的很嗨,上小学就没时间玩了。我们家楼下有一块小区活动场所,但是,很少看到有大一点的孩子在下面玩。


我是个卷不动的妈妈,也不想让我的孩子课余时间被各种补习班填满,失去那个持续成长的能量。所以,我觉得这个事情就不能靠别人,要靠自己主动去采取行动。非洲有句谚语:“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的力量”,我们就想打造一个包容的安全的环境,让孩子们在这个村庄里自由地成长,通过户外活动去感受大自然的馈赠,让父母彼此互相支持。

 杜鹃花 

孩子幼儿园时,每天有一个小时的大户外时间,星期六有半天的大户外,要么去农场,要么去公园。上小学以后户外时间大量地缩减了。当然,最触动我的,是我女儿的一张照片,照片里她的小手板板正正地坐着,坐在小座椅上面,她的整个脸上是一种很难用言语来形容的不适应,我看到了她脱离自然环境,每天在教室里的不开心。


然后我就在思考,上了小学以后就要完全放弃日常的户外和与大自然接触的时光了吗?我觉得也未必,我自己也深深地意识到孩子和自然割裂可能存在的问题是非常之大的。比如前面提到的自然缺失症,还有一些必然的健康问题,肥胖,近视,甚至情绪上的问题。


隐约间发现有这样一个趋势,有没有可能我们自己组织一波孩子,让他们能够定期地去到大自然里,给他们一个放松的时间和空间。于是找到了身边相熟的家庭讲了我的想法,得到一致认同。


教育内卷令人担忧,大家希望孩子能有更多的时间走到大自然里去,和真实的大自然去做连接,和小伙伴们去做连接,就这样一拍即合。很快我们就在社区里集结了12组家庭,就成立了一个想走进自然、希望孩子能够慢下来成长的小团体。

 三宝王白菜 

从我们亲子团的两大冠名,自然之友和盖娅就能看出来,创办北京亲子二团的很多家长都是受自然之友的感召。有的和我一样很早就是自然之友会员,后来又参加了盖娅自然体验师培训,所以特别希望通过自然教育来促进公众自觉地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当中。当时,亲子一团已经成立两年,发起人就想能不能复制一团的模式,让自己和家人能够更亲近和了解自然,得到自然的滋养。滋养接纳友善地球的这种生活方式,同时让教育回归家庭,以众人生活方式的改变为力量来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冬小麦问:

面对教育内卷,可能缺失的童年,大家具体是怎样来组织活动的?

 木槿 

有一句话“孩子做发小,父母成朋友”,我们通过每个月固定时间的户外出行,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互助群体。


每一次出行,都由不同的家庭带领。带领的家庭需要提前去踩点,做好活动计划。活动当天,由家庭或者孩子主动来带领其中的环节。活动结束后我们会有意识地跟孩子一起捡拾垃圾。


另一个活动,我们会组织“每周一山”的轻量化活动。一般在家附近找一座山,在熟悉的地方去发现不一样的风景。我们小队里有的引导员,接受过盖娅的自然体验师培训,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观察。比如经常去爬这座山,不同时间去同一个地方,会有哪些变化与不同?再有就是同一条线路换一下起点和终点,原本是要四脚并用爬上去的,那反过来走,就变成了屁股着地坐滑滑梯,孩子们就会很喜欢。


孩子们喜欢玩自然游戏,比如说蒙眼毛毛虫,成人和孩子一起在大自然里面,同样都会受到感染。对孩子们来说,无论是在自然里玩耍,还是捡拾垃圾,其实都是在与自己居住的环境产生直接的联系。

 杜鹃花 

上海特别大,如果我们要组织去爬个山,可能至少要花上一天的时间,所以我们充分地利用了社区公园的资源。


我们这群小伙伴大多数住在公园边上,一公里到三公里范围之内,日常活动都会在公园里进行,一般是周末下午有4个小时左右的户外活动。根据每次活动的主题,设计不同的路线。有时,我们也会组织去农场春耕或秋收。小长假的时候,会选择爬山、骑行、徒步这样的长线活动。


活动中会有四个相对固定的板块——自然对话,自然游戏,自然观察,自然创作。

 三宝王白菜 

自然之友·盖娅亲子团是一个自组织、自服务、以家庭为单位的志愿者团体,目前总共有四个分团。进入亲子团的家长或者小朋友只有两个角色,一个是正在服务,另一个是即将服务。


亲子团的团集会频率是每个月有一个全天的活动,活动组织是总召制,轮值做召集人。活动前踩点,设计方案、分工协作、后勤保障都需要大家轮值。


团集会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以孩子为主体的小队活动,另一个是家长的育成会,育成会与小朋友的活动是分开的。


亲子团最大的特色是易子而教,成人担任引导员,与自己的孩子在不同的小队。担任引导员没有门槛,最重要的品质是放下自己,像个大孩子一样,当孩子王,身正为范,积极参与活动,同时激发孩子的兴趣,成为孩子最重要的最喜欢的、一见面就要拥抱的大哥哥和大姐姐。


重点说一下午餐,我们鼓励大家准备生机午餐,建议选择是生态友好的食材,由家长亲自制作,尽量零包装(可以用餐盒代替一次性用品),最终达到光盘的结果。所以准备餐食的分量至关重要,既要做到相互分享,自己吃饱,又要光盘。为此我们特别设计了一个奖项“零废弃奖”,颁发给产生垃圾最少的小队。

下午是家长和孩子最期待的时光——小队时光,孩子们去自由玩耍,家长会不约而同聚在一起互相吐槽。总召和引导员也会聚在一起复盘和总结,找不足,取经,然后下一任总召走马上任。


冬小麦问:

在自然当中有这样一段美好的时光,大家都有哪些成长与收获呢?

 木槿 

我的孩子一年级入学以后,经常会不自主地眨眼睛,揉眼睛。一开始我在想是不是眼睛有点问题,然后带去眼科医院做检查,因为有固定的户外玩耍时间,后面也没再做什么。有一次一个妈妈跟我说他现在完全没有这些举动了,并且学校安排的视力检查,他一直很自豪,还跟近视的小伙伴说:“你们也要经常去户外,你看我现在一点近视都没有”。


再分享一个故事,我们有一个孩子,他的自然名叫狗屎。在孩子的眼里,他经常在大自然里面,他觉得狗屎跟其他自然物一样是有价值的,我们小队里的孩子和家长也非常自然地接受了他的这个自然名。在自然中长大的人会用很自然的方式去看待这样的名字。


还有一个有点害羞的小姑娘,活动中总是黏着妈妈妈,开始的时候他自己介绍自己叫黏妈苍耳。今年,发生了很大变化,她在介绍自己的自然名时,有了新的名字马醉木,从黏妈苍耳到马醉木的变化。


讲一个我们家孩子的故事,每次活动他都要换一个自然名。一段时间,新加入了一个大他两岁的哥哥,自然名叫金雕。他与金雕很投缘,每次活动前他都会问我:“金雕来吗?他叫金雕,我就叫游隼,金雕是大型猛禽,我是小型猛禽,我们就是一伙的。虽然他力气大,我个子小,但是我的速度很快。”我就觉得他能看到自身的特点。在大自然中也是这样的,每一个物种都有它自己的特点,没有好坏之分,接受彼此的差异,彼此又有联结。


爸爸们的改变。上月走富阳古道,前一天晚上下过雨,爸爸有点犹豫,我接过来说谁谁谁的爸爸都去,他就默默地出了门。那天山里溪水很多,漫过了古道,孩子们卷着裤腿淌着水很开心地就走过去了,爸爸走的时候不小心扭了一下,回来后跟我说下次再也不去爬山了。但是转个身在小队群里又发了一段话“独行快,众行远”,然后就感叹,如果是一个家庭,肯定是不会去爬山了,但是有这样一个团队,大家就会把这个周末的户外出行当做是自己放松充电的加油站。


我们的活动爸爸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妈妈们就往后退一步。前锋是爸爸,收尾也是爸爸,还有热爱摄影的爸爸们也发挥所长,跑前跑后为活动拍照,做视频。

 杜鹃花 

从孩子的身体和行为来看,一年级的时候走几步就会喊累,现在让他们绕着公园跑半圈都不在话下,体能明显地提升了。


再有,刚开始到公园里,摸到土会怕脏,然后就去找洗手间洗干净,遇到花就想去摘一朵,看到小虫子会害怕地尖叫。我们在这个公园里行走了大概三个春夏秋冬,他们和自然已经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身心全部融入在这里了,见到虫子也见怪不怪了,也不会随随便便去采花了。当他们看到其他小朋友采花时,会主动告诉他们:“小花是有生命的,这个是植物的妈妈”。


情感发育的层面,会发现有更大的变化。刚开始遇到困难的时候,孩子们往往通过哭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需要。经过这几年的历练,会发现他们的本领增长了,会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我觉得和在大自然这样的包容的环境中的成长是分不开的。


在这个团队中,没有人因为谁谁谁哭了就去批评他,一些孩子在面对自己没有经验的事情上往往表现出紧张的情绪,比如说咬指甲,抠手等。在与自然相处的经历中,这样的现象渐渐地消失了。


在这样的一个团体中成长,孩子变得更加快乐和自信,同时感知力和想象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自然中,他们会发现很多很多有趣的自然物,比如说树钩、树叶和树枝,在孩子的眼里都是宝藏。他们捡到一块小石头,会赋予它非常多的意义,把它定义成一块勇敢之石、友谊之石、正义之石,然后揣在小口袋里,相信很多妈妈都在自己孩子的口袋里发现过这样的石头。捡到木棍,也会带在身上,然后你问他,他会告诉你这是我的魔法棒。


大自然,给了他们很多想象的空间,通过发展自己的五感,去和大自然做链接,从而构建了他们想象的空间,这在学校里通过学习某一个学科是不能够达到的。

 三宝王白菜 

讲一个西瓜故事。西瓜刚进团的时候也是一个特别黏妈妈的孩子,妈妈山丹花十分不放心,亲子分开的时候会看到西瓜眼泪汪汪,新入团这种状态很常见,父母不相信孩子可以分离。第二年参加活动时,西瓜所在的小队加入了新团员,也有一样的情况发生。西瓜见状似有共鸣,眼泪开始在眼眶里打转,我上前叫了一声“西瓜哥”,他听到后眼泪嗖的一下就憋回去了。我说:“哥,你看你的小弟哭了,要不过去安慰安慰他”。然后就看到西瓜从一个小西瓜变成了一个西瓜哥,一下挺直身体过去拉了一下那个小伙伴的手。


这样的场景每年都会出现在招新会上。从甲虫升彩蝶,再到升入羚羊团各种分离的过程中,都会看到望向背影的成长。


另外,更大的改变是在我们潜移默化的友善地球的生活方式上。小伙伴们编了一个绕口令,叫“生态食材,友好自然,自制菜品,传承手艺,光盘行动,减少浪费,零塑包装,低碳环保”。这在团员中口口相传,我们就是这样一个支持生态环保生活方式的团队。


我的孩子在第六年的时候升到了羚羊团,成为引导员,组建了自己的小队,取名“惠风慧食”,旨在关注可持续美食烹调。他们自己设计队徽,策划活动,轮值总召,开始通过自然教育活动进入绿色公民的队伍当中来了,家长从活动带领者变成了参与者。


冬小麦问:

“家庭自组织”这样的形式,一定也面临了不小的挑战和困惑,可以与我们聊一聊吗?


 木槿 

在户外出行中,比如我们总想要给孩子布置自然观察任务,然而孩子一听到任务单来了,就会想要逃跑,孩子并不买账。他们喜欢在山林里面跑、撒欢儿。再有就是对无痕山林的理解,活动中我们一直坚持不带走任何东西,不留下任何垃圾,不同家庭的接受度是有差异的。我们就会共同讨论目标,户外活动只是让孩子开心,父母放松就行了吗?还是可以兼顾有益社会和环境的目标


在这个团队里,我们提倡“人人付出,人人收获”,每个人都是团队的核心力量。有付出,有收获,大家才能在团队中共同成长。然而互助精神具体如何落实,还没有有达成一致。


再有,孩子慢慢长大,学业与户外活动之间如何平衡,感觉孩子是在夹缝中抽离出一点点时间,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看上一眼美丽的大自然。


冬小麦问:

“家庭自组织”的活动占用了不少时间,对孩子的学业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吗?

 木槿 

不要被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局限了视野,以为人生就这样一条窄窄的路,每个人都要冲刺,尽快跑到终点,其实跑到了那里以后就会发现并没有终点。


在学校之外,有一片旷野。走进自然,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带给我一个皮肤黝黑、但眼神发亮的野孩子,我相信这种富有松弛感、多样化的教育能给到孩子更好的滋养。

 杜鹃花 

孩子二年级的时候,语文课本有一篇文章叫《植物妈妈有办法》。有一次在公园里,经过一片树林,12个孩子一起背起了这篇课文,大人被深深地感动到。秋天,收获的季节,身处在这样的环境里,自然而然地想起了这篇文章,把所学与自然有一个非常自然的链接。

 三宝王白菜 

水蜜桃在家庭自组织的团体里成长有10年了。初二的时候有被老师提醒,要适当减少户外活动时间。我其实心里一点儿都不担心,我并不在乎当下的分数。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再不玩,长大就没的玩了。


所以,如果孩子很享受在自然当中,我愿意放弃其他时间,优先亲子团的活动,这也是亲子团很多家庭的共识。孩子比我们都明白怎样学习是好的,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拜自然为师,向万物学习。


冬小麦问:

最后就今天的主题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杜鹃花 

教育并不是一个赛道,更像一个生态,真正的教育应该是让花成为花,让树成为树,让草成为草,成为他们本来应该有个那个样子。

 三宝王白菜 

无论有什么疑惑,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都会在自然当中得到最好的答案。


冬小麦结语:


“家庭自组织”的自然教育形式,专业自然教育机构不仅不会没有饭吃,还会有更多空间、更好的场域。只有社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投身到自然教育当中,愿意去实践它、践行它,作为行业的从业者,才有可能有沃土,有生长的空间。


我们也期待听到更多家庭的声音。原来“不卷”这件事并不是胡思乱想,真的有人已经在做了。如果有一些蠢蠢欲动也想要发起“家庭自组织”团体走到户外去,可以开始行动起来。


另一方面,也确实需要我们一起学习。因为“家庭自组织”并不局限在吃吃喝喝,还可以一起来学习,共同成长


最后祝福所有的家庭都能够幸福,孩子有更长远的道路要走。不要只看当下这一刻,能够长久地去考虑,一个人成长是需要终身去学习的



文字整理:蒲公英

排版编辑:大岛樱

审核:冬小麦&橙子

如果您也对这种”家庭自组织“模式感兴趣,欢迎来参加这次基础培训吧 👇

如果您可以拿出五天时间,强烈推荐这个”超值“ 的初级自然体验师集训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盖娅自然教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